人生在世,最麻烦的事之一就是待在那些不健康的关系里,明知道不对劲,却总难鼓起勇气离开。朋友和家人的建议,虽说很宝贵,但真到了决定的时候,还得自己来。别人替你走路不现实。接下来,我想聊聊那些不健康关系的标志,以及怎么一点点攒够勇气,挥挥手走人。
第一部分:识别不健康的关系
在任何一段关系里,认清不健康的迹象,就像摸到门的把手——你知道门就在那儿,只是要不要开门、什么时候开门,还得看你自己。这是第一步,只有迈出去,才有可能决定接下来是修修补补,还是干脆挥手告别。说到底,没了这第一步,后头的事儿就无从谈起。下面咱们就来说说几种常见的不健康关系的特征,免得误打误撞,一头栽进去。
持续的负面情绪
按理说,关系嘛,总该是让人舒坦的,而不是让人天天忧心忡忡。如果你每天和对方待在一起,心里却总像憋着什么话没说出来,那八成是有问题。你看,朋友A和朋友B刚在一起那会儿,日子过得跟泡在蜜糖里一样,笑声不断。可没多久,这甜蜜的日子就被莫名的焦虑取代了。朋友B总是挑朋友A的刺,不管是工作、社交还是个人兴趣,都能成对方不满的理由,仿佛A的人生全该围着B转。
朋友A一有想法,跟B一说,B立马跳起来,说A不体谅自己。这一来二去,A心里别提多憋屈了,老觉得自己像走钢丝,左也不是,右也不成。渐渐地,A发现每次和B在一起都像在踩地雷,哪天踩爆了都不清楚。你说,这样的日子,谁还过得舒坦?不光心理上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也乱了套,连带着别的人际关系也受了影响。
情感和心理操控
情感操控这种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下棋。可惜你下的是围棋,对方玩的却是五子棋,等你反应过来,棋盘已经乱七八糟。操控的招数五花八门,简单的就是拿情感威胁你,不是让你愧疚,就是让你害怕,甚至有时还给你点甜头,让你看不清这是一局局设好的局。
拿朋友C和朋友D的故事来说吧。D真是个操控的行家,打得一手“情感乞讨”的好牌。每次C想出去跟朋友聚聚,D就开始上演情感大戏,摆出一副“你要是走了,我就得孤独死了”的模样,弄得C心里七上八下,觉得自己要是走了,D怕是哭天喊地。甚至D还来一句经典台词:“你要是真在乎我,就不会和别人出去。”
不仅如此,D还把“糖衣炮弹”用得特别好。只要C按着D的要求做,D立马就变得温柔体贴,仿佛世上最好的爱人非D莫属。可一旦C有点自己的主意,D就变脸,像是爱情的开关被瞬间关掉。这下,C感觉自己不再是为自己活,而是像一只拴在D情绪上的狗,不断地按着指令转圈跑。时间一长,C开始怀疑自己:我这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更要命的是,C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已经失去了自由,像被困在牢笼里,手里的钥匙还在D的手上晃悠。
沟通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对话。可怕的事儿是,话还没说完,架子先打起来了,或者干脆两个人拉起冷战大旗,谁都不吭声。你瞧,健康的关系得靠着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搭建,可要是每次一开口就误解重重,那就只能说明你们的“沟通线路”有问题,信号接不上。
拿朋友E和朋友F来说吧,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短了,可两人的关系像走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E试过好几次想跟F谈谈这段关系里的问题,但每次话刚出口,F不是立马打断,就是摆出一副“我不听,我不听”的姿态,活像关了心门的守城兵。要么,F干脆绕开话题,留E一个人拿着问题站在门外等着。
最让E头疼的,是关于F老取消计划的事。每次E提到这个,F都像踩了雷似的,直接炸开,反过来指责E“你这人也太敏感了吧,怎么这么不理解我呢?”结果呢?对话刚开个头,已经成了战场,问题也一次次被搁置在那儿,没人搭理。
这沟通模式搞得E越来越沮丧。说句话还得掂量掂量,生怕F一不高兴,又得打冷战。最惨的是,E开始怀疑自己了——是不是我真太敏感了?是不是我的感受不对?这种内心的小猜疑一旦发芽,关系里的不安和不满就跟着疯长。到最后,E也说不清到底是问题没解决,还是他们俩根本没法沟通。
忽视个人需求
说到关系中的“自我牺牲”,这事儿听上去挺伟大,实际上一旦做过了头,你就会发现自己慢慢成了隐形人。双方都得有自己的空间,才能让关系健康运转。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都得牺牲点什么来讨好对方,那可得小心了。这就像一场只有你在付出的“无声交易”,说不好哪天就被耗干了。
来看看朋友G和朋友H的故事吧。G是那种典型的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特别会照顾别人的情绪,连自己的爱好都能放下。G原本特喜欢周末去户外徒步,呼吸新鲜空气,结果为了配合H宅在家里看电影,硬生生把这个爱好丢到了一边,免得让H觉得自己被忽视。你说,徒步和看电影有啥矛盾呢?这不就成了一道“选择题”吗?可每次,G都选择了后者。
时间一长,G开始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整个生活渐渐变成了围着H转,自己那些曾经让人快乐的小爱好全被抛到了脑后。这就好比你在打一场单方面的比赛,努力满足对方的需求,却发现自己连比赛资格都快没了。更糟的是,每当G试图重新找回自己的兴趣,H立马就不高兴了,甚至冷嘲热讽:“你要是还在乎这段关系,怎么能这么自私?”
这种模式就像在温水里煮青蛙,G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变成了一个只为了取悦H而活的人。自尊心一天天被磨平,快乐也越来越稀缺。牺牲了一切,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漠然——这真是最糟糕的交易,连一张收据都没有。
缺乏支持
说到感情里的支持,这事儿就像修房子。两个人得一起上阵,一个砌砖,一个递瓦。要是只有一个人在忙活,另一个却坐在旁边玩手机,那这房子肯定修不牢靠。感情也是这样,如果你在需要的时候总找不到对方的影子,那这关系迟早得塌。
朋友I最近遇到了一些大麻烦,工作上的事让他压力山大。项目截止期压得喘不过气,职场晋升又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I的焦虑一天天加剧。这时候,他特别需要朋友J的支持,想着两个人一起扛过去,怎么着也能好受点儿。
可每当I试图跟J聊聊这些压力时,J的反应简直让人无语。J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I在那儿谈论工作的问题,J呢?一边刷手机,一边时不时点点头,嘴里敷衍一句:“没事,这都会过去的。”I说了半天,连个实质性的回应都没得到。更过分的是,有时J甚至会不耐烦,说I老惦记工作,忽略了他们俩的关系。这倒好,I本来就累得够呛,还得被责怪不重视感情。
这下,I觉得自己简直成了独自奋战的战士,外头的职场战火已经够凶了,回到家还得面对冷漠的墙壁。I的心里越来越孤独,满腹的焦虑没人理解,反倒是多了一份对关系的失望和挫败感
侵犯界限
感情里的界限就像一根隐形的线,谁都不能随便跨过。可一旦有人不把这线当回事儿,任意践踏,那关系就开始有点变味儿了。毕竟,谁也不想在感情里成了“透明人”,自己的需求和边界说了跟没说一样。
看看朋友K和朋友L的故事吧。两个人大多数时候相处得还算不错,可有件事总让K心里别扭——那就是L老不尊重K的个人空间。K是个特别重视隐私和独立空间的人,喜欢在周末一个人看看书、画画、散散步,给自己的脑袋放个假。可L呢,总是没完没了地安排各种共同活动,搞得K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更过分的是,L还时不时不打招呼就突然出现在K家门口,搞得K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有一次,K明确告诉L,周六想一个人待着,处理些私人事务,顺便好好休息一下。结果L不但没听,还带了一帮朋友突然出现在K家门前,笑嘻嘻地说要给K“惊喜”。惊喜?这对K来说可真算不上惊喜,反倒是打破了他所有的计划,让他心里满是被侵犯的感觉。K的界限被完全无视了。
更离谱的是,L还时常偷偷看K的手机和社交媒体,甚至还会替K回复消息,仿佛K的隐私不值一提。每次发生这种事,K心里就像是被人扯着跑,连自己的空间都成了“公共财产”。这样一来,K在这段关系里不但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连基本的安全感也慢慢被侵蚀掉了。
识别出这些不健康关系的特征,只是个开始,更关键的是你得弄清楚它们是怎么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你的感受和行为。这个过程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可够你喝一壶的,毕竟没人喜欢承认自己被困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可只有认识到自己处的境地,才算真正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得聊聊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这关系不对劲儿,却还是留在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归根到底,这背后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与此同时,如何在这样的关系里找到勇气,彻底放手离开,也是需要下大决心的事儿。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就一起掰扯掰扯这个过程。
第二部分:理解留在关系中的原因
恐惧孤独
说到不健康的关系,最常见的“粘合剂”之一就是对孤独的恐惧。这种恐惧有时候比关系本身还难缠。你看,有些人死活不肯离开,倒不是因为感情多深,而是因为他们怕孤独,比怕感情里的糟心事儿还怕。这孤独的恐惧从哪儿来?大概是因为很多人压根不习惯跟自己独处,或者压根不相信没有伴侣的日子还能过得好。
再加上社会老爱鼓吹“成双成对”的好处,单身就被描绘成一种失败。到处都是“脱单指南”,搞得好像只要你单着,就差了什么似的。这么一来,有些人即使明知道关系已经不怎么样了,也硬是赖着不走,生怕一放手,自己就得面对那个叫“孤独”的怪物。可实际上,很多人没意识到,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孤独,而是你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消耗殆尽,连自己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经济依赖
在某些关系里,经济问题简直就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牢牢地绑住了你。要是经济上依赖对方,那离开的难度瞬间翻了好几倍。你会发现,每次想迈出那一步,兜里的钱包都会提醒你:“嘿,别忘了你还靠着人家生活呢。”这样一来,所谓的自由选择就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仿佛生活里只剩下了一个选项:留在这段关系里,哪怕你早已心生厌倦。
经济依赖就像一个隐形的牢笼,你明知道自己被困住了,可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现实告诉你,没有经济基础的自由,不过是一场空想。更糟糕的是,这种依赖会让你觉得自己没了其他路可走,好像离开这段关系就意味着生活要彻底垮掉。可你想想,真要为了钱,连自己都丢了吗?这问题一抛出来,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社会和文化压力
社会和文化这玩意儿,真是个无形的巨手,能把人牢牢按在一段关系里,动弹不得。你明明知道自己过得不快乐,可一想到周围人的眼光,突然就怂了。特别是有些文化,简直把婚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好像结婚了就得一辈子不松手,哪怕天天吵得鸡飞狗跳也得硬撑着。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宁愿咬着牙待在不健康的关系里,也不敢轻易抽身。毕竟,谁都不想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顶着“离婚”、“分手”的标签在亲戚朋友面前晃来晃去。更别提那些来自家庭的压力,爹妈一句“我们家丢不起这个人”,就能让你乖乖打消离开的念头。好像不是在为自己活,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和标准活着。
可问题是,你到底是活给别人看的,还是活给自己看的?这话听起来简单,但要真弄明白了,你也就不那么容易被这些社会和文化的框框架住了。
情感投资
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就像你往一个坏股票里砸了不少钱。你明知道它的前景堪忧,可一想到自己投进去的时间和心力,总觉得再等等,万一有转机呢?这就是所谓的“情感投资”。时间一长,和对方的回忆和经历堆积起来,分开就像割肉一样,疼得让人下不了决心。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这段关系早就不再带来什么快乐,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却时不时跳出来提醒你:“你看,曾经多好啊。”于是,人就陷入了一种“回忆的泥潭”里,回不去,却也舍不得放手。就像看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明知道再怎么怀念也改变不了现状,可那根牵挂过去的线,却怎么也断不了。
可问题是,过去的幸福能换来现在的快乐吗?有些事儿,真得放下了,才能腾出手去抓住点别的。
自我价值和自尊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主要依赖于与伴侣的关系,他们可能会害怕离开这段关系会让自己变得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忽视自身的需求和幸福,只是为了保持这种身份和自我认同的感觉。
自我价值和自尊的问题
有些人对自我价值的感知,就像是挂在伴侣身上的一把锁,钥匙全在对方手里。要是关系一散,锁就掉了,人也随之感觉“失锁”。他们的自尊、身份认同,全都捆绑在这段感情上,甚至觉得离开对方,就等于变得一无所有。
这种情况有点像站在镜子前,镜子里那个人并不是自己,而是通过伴侣的反射看到的自我形象。于是,他们宁愿忽视自己的需求和幸福,死守着这段关系,生怕一离开,镜子碎了,自己也就没了。说白了,这是一种“怕没了对方,就找不着自己”的心态。
可这就像把自己的价值绑在一颗正在下沉的船上,你能一直待在船上,可船漏水的事实不会因为你捂住眼睛而消失。真正的自我价值,得靠自己打捞起来,而不是依赖别人来维持。
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喜欢
说到感情,尤其是那种爱得深、喜欢得无法自拔的感情,它往往是个双刃剑。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段关系有问题,可一想到自己对对方那份强烈的爱意,心里立马就软了,甚至不顾一切地想要维持现状,总觉得只要我足够努力,这感情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抹平。毕竟,我们都喜欢相信爱情的力量,对吧?
可事实呢?当你被情感依恋蒙了眼,关系里的实际状况往往被你忽略掉了。那些对你有害的行为,那些本该让你警觉的信号,在强烈的喜欢面前似乎都成了“可以忍”的事儿。结果,你开始觉得,只要爱够深,所有的不兼容、所有的争吵、所有的伤害,都能被爱这个万能胶粘合起来。
可问题是,感情并不是万能药,它治不了所有病。有时候,人们深陷其中,越爱越盲目,甚至连对方的不当行为都能找借口去解释,说到底就是舍不得放手。你看,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深厚的感情不仅让你没办法看清问题,甚至让你在自我保护这事儿上也下不了决心。你会觉得:“他(她)不是故意的,是我该多理解一点儿。”可到最后,理解得太多,反倒把自己弄丢了。
第三部分:建立离开的勇气
面对和理解你的痛苦关系
有时候,生活里的痛苦就像一盆冷水,迟早会把你浇醒。要是你在一段关系里常常感到困惑、被忽略甚至痛苦,那该停下脚步,好好琢磨琢磨了。别总指望着痛苦自己会消失,它不但不会走,反而会像个老朋友一样越呆越久。认清这些感受,才是开始识别问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不妨找个人聊聊。可信赖的朋友、家人,或者干脆找个心理健康专家,都是不错的选择。你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想半天,不如和别人谈谈你的经历,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别人几句话就能点醒你,你没看清的那堵墙,可能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块绊脚石。
再有,别光靠自己胡思乱想,去找点资料看看。现在这时代,书、文章、视频一抓一大把,关于不健康关系的讨论更是层出不穷。看着别人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并且最终走出了困境。
当然,要是你觉得自己实在搞不定,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咨询师不仅能听你倾诉,还能帮你看清感情里的症结,教你怎么设立健康的界限,甚至一步步为改变制定计划。说到底,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这话不是白说的。
最后,别忘了爱自己。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儿,比如散步、练瑜伽、读书,或者追个自己喜欢的爱好。别以为这些事儿无关紧要,它们可是帮你找回自我价值和自尊的关键。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
准备离开
首先,做出决定并自我确认。你得花时间仔细琢磨自己的感受和决定,别让一时冲动带着你跑。想清楚为什么要离开,以及为什么这对你未来的幸福和健康至关重要。为了防止以后犹豫不决,最好把这些理由写下来,等困难时刻再翻出来看看,就当是给自己打气。
接着,计划适当的沟通。跟伴侣谈这事儿时,别搞得跟战争宣告似的,选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双方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处理这次对话。尊重和诚实很重要,毕竟这是你们关系的最后一章,关门声也该尽量轻些。
然后是安排日常事务的转变。如果你和伴侣共享账户、房子或其他责任,那离开之前得好好计划下怎么处理这些“后勤问题”。谁搬出去,谁留着房子,物品怎么分配,是不是要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这些都得提早规划,免得到时候乱成一锅粥。
寻求朋友和家庭的支持也很关键。跟信任的朋友或家人打个招呼,告诉他们你的决定,求点情感支持。万一自己心情糟透了,有个能倾诉的人,至少不至于在情绪的海啸里被淹没。
同时,考虑个人成长和未来计划。开始设想一下离开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一个新居住地、新的兴趣,或者一群新朋友。提前为未来做好打算,这样当你真正迈出那一步时,心里会觉得有个目标在前头等着你。
最后,别忘了情绪准备。离开一段长期关系,情绪反应肯定少不了。可能会经历悲伤、愤怒、解脱甚至各种混合情绪,做好面对这些波动的准备。找些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比如运动、写日记,或者去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千万别让负面情绪压垮了自己。
注意: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得说,以上这些建议虽然能给你提供个离开的参考框架,但毕竟每个人的日子过得都不一样,没什么建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要知道,有些建议可能看起来对某些人来说有点过于严厉,或者根本不适用。这时候就别太死板,照着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别让一套标准化的方案把你给套牢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第一。特别是在那些可能涉及到虐待的关系中,任何决定都得小心翼翼。如果你在关系里感到害怕或不确定,最好别硬撑,去找专业人士问问。他们能根据你的个人情况给你更实际的建议和帮助,毕竟有些事儿你一个人还真不好说清楚。
做出重大决定前,最好先深思熟虑,多了解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别急着跳下去,摸清楚水有多深再说。同时,别忽视你的直觉和感受,这些东西比看起来要可靠得多——你心里那根弦,一旦弹响了,可别假装没听见。
第四部分:处理离开后的情绪
处理情绪反应:
结束一段关系后,情绪像被打开的水龙头,时而悲伤,时而愤怒,甚至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解脱和内疚。面对这些复杂的情绪,别慌,首先得明白——这都正常。情绪本来就是五花八门的,每种感受都有它的道理,问题不是去压制它,而是学会接受。接受了,才能开始恢复。
记录情绪是个好办法,拿个日记本,把情绪的起起伏伏都记下来。它不光是个情绪追踪器,还是一面镜子,能让你看清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么一来,你也能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更深的理解。
表达情绪也是一条出路。找到一些安全的方式,把这些感受释放出来。可以跟朋友谈,写作、画画,甚至跑步、打球,怎么舒服怎么来。情绪表达得出来了,内心的压力自然就会少一些。还有,别自己憋着,找几个你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家人聊聊,甚至加入个支持小组,那些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会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社交支持可是恢复的重要一环,别小看了。
如果这些办法还不够,你也可以寻求专业资源,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是情绪问题的专家,能给你提供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帮你厘清复杂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是情况更严重,还可以试试认知行为治疗(CBT)或者情感聚焦治疗(EFT),这些疗法可不是浪得虚名,帮你处理负面情绪有一套。
练习正念和放松技巧也是个好主意。正念冥想可以让你更清楚地觉察到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避免陷入焦虑和压力的泥潭。再不行,试试深呼吸、瑜伽,甚至渐进式肌肉放松,都是减轻紧张、调节情绪的好法子。总之,身体放松了,情绪自然也能更好地掌控。
重建自我:
经历过一段关系之后,有时人会觉得自己像被搓成了一块不认识的毛巾。要想重新找回自我,得从重新定义个人身份开始。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喜欢什么?可能过去的关系让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也可能让你迷失了一部分自我。无论如何,重新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吧。那些被你遗忘的爱好、被搁置的激情——无论是艺术、音乐还是户外运动,都可以帮助你找回乐趣,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然后是设定个人发展目标。不管是职业上的进步,还是个人兴趣的拓展,都能成为你前进的动力。试试参加一些在线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去做点志愿活动,开拓眼界、拓展社交圈子,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别忘了改善自我关怀和健康习惯。规律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定期的运动,听起来很老生常谈,但它们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改变。不光是身体上的提升,还能增强你面对生活挑战的心理韧性。再学点压力管理的小技巧,像深呼吸、瑜伽或冥想,都是帮你未来轻松应对困难的法宝。
当然,重新打造社交圈子也少不了。加入新的社交圈子,比如书籍俱乐部或者运动小组,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支持性的网络。这不仅能带来情感支持,还能让你感受到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满足感。与此同时,别忘了维护并增强旧关系,重新联系旧朋友,确保这些关系是互利互惠的。
接着,别怕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分析一下过去的关系模式,看看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又在哪些地方出错了。诚实面对自己,识别出哪些弱点影响了关系,比如沟通不足、界限模糊等等,然后通过学习和反思慢慢改进。
最后,做好为未来关系做准备。你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学会设立健康的界限。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也很重要,学会倾听,掌握非暴力沟通和冲突解决的技巧,这能让你在未来的关系中更坦诚和开放。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对未来的关系抱有期待,相信美好的时光终将到来。
结语:向前迈出的勇气
结束一段不愉快的关系,说起来像关门那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是一场拉锯战。可别小看这其中的每一步,这些行动都是通向更健康、更充实生活的路标。你在认识和面对那些不健康的关系特征时,已经悄悄为自己铺好了离开的路。接下来,制定计划,实施离开,最后从这段经历中恢复并成长,你会发现自己正一步步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但请记住,每个人的旅程都不同,世界上没有哪条路线图能放在所有人身上。别人走过的路,未必适合你。关键是找到那些真正符合你个人情况的策略。别怕寻求帮助——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专业人士,他们都能在你迷茫时给你点灯照路,让你在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时更加坚定。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生活的力量。每一次选择、每一场对话、每一次反思,都是你提升自己的机会。路途或许崎岖,但你有能力、有力量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向前的路上,保持勇气和希望,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愿你在未来的旅程中勇敢无畏,不仅在关系中找到幸福,还能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实现自我成长和满足。
写在最后
我曾经也为有毒关系困扰过,现在我也开始评估影响做出改变,最后附一段我在视频里摘抄的文字,希望有所助益。
什么是过情关?四个字“放下我执”。并不是让清心寡欲,不再追求,这明显不现实,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情绪而活。不碰恋爱不结婚这也根本不叫过情关,这叫逃避。
比如有些人在受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刻意的要求自己不再接触感情,但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长期不接触感情压制自身欲望。等有一天把感情捡回来的时候,会疯狂的向外索求。结果一定是再一次受伤。
那么怎么才是把情关过了呢?我觉得是风轻云淡的坦然接受一切结果,并且在这场劫难中,要明白人要为自己而活,能够学会向内索求,从此自如的面对感情给自身带来的一切喜怒哀乐、好与不好。
没有过情关的人,或者说过不了情关的人,基本上都是卡在了一个点上:都习惯在果上纠结,反而在因上随缘。比如,他们选人从来都不精挑细选,有点瑕疵在他们眼里都不觉得是问题,然后在一起之后却又疯狂的追求结果:对方一定要为你做点什么才是爱你;你为对方付出了什么对方就一定要反馈给你什么。我爱你你就一定要和我结婚。
但事实上应该做的是在因上努力,然后在果上随缘,给自己挑选一个志同道合的,起码看起来志同道合的人然后过程中好好相处,认真磨合,至于能不能拿到结果,都坦然接受。
一定要明白,别人伤害你,是不对的,但是都有一个底层逻辑:你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别人才能伤害到你。因为你自身是不完整的,你把一部分欲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了,所以对方才有伤害你的机会。也就是说,你越缺什么,别人就越能拿你缺失的那部分,反复、任意伤害到你。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