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我的故乡,其实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县城。

小时候的县城生活,慢悠悠的。一条主街,两旁是低矮的小店铺,门口停着自行车和摩托车,空气中飘着熟悉的饭菜香。傍晚时分,小摊子亮起灯泡,卖煎饼的、卖水果的、修自行车的,挤挤挨挨地摆在街边。父母开的小店也藏在其中,日子虽然平淡,但每天都能感觉到一种踏实的幸福。

这些年,县城也开始城市化了。高楼拔地而起,商场取代了小街上的小摊贩,曾经泥泞的小路被平坦宽阔的柏油路覆盖,街上汽车越来越多,拥堵也变得不再陌生。一切都变得整齐又现代,仿佛每个县城都要被塑造成同一种面貌。

可这种“城市化”,却并不让人感觉到亲切。童年时那种简单的快乐,已经随着越来越宽的街道,越来越明亮的路灯,被一点一点稀释掉了。县城不再慢悠悠的,不再是可以随意骑着自行车穿梭的地方。它开始陌生起来,也开始让人觉得格格不入。

父母依旧做着生意,这么多年辛苦下来,也没赚到什么钱。小时候,我觉得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长大以后才知道,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期望的回报,有时不过是勉强维持生计,挣一点微薄的收入,熬过一年又一年。

我曾经向往外面的世界,想着只要走出去,一定就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可当真的走出去了,却发现外面同样不轻松。大城市的生活充满竞争,每天都像被推着往前跑,稍稍停下来,就可能被远远甩在后面。

偶尔回到县城,父母做的饭菜依旧是记忆中的味道,可外面早已没有记忆中的场景。童年的朋友四散各地,街坊邻居越来越陌生,那些承载着记忆的小巷变成了规整的社区,而小时候自由奔跑的广场也挤满了广场舞的大爷大妈。

有时候真想回到县城,回到那个慢悠悠的生活节奏里。可现实是,县城也不再是记忆中的县城。工资低,工作少,圈子狭窄,想待下来,又觉得无法适应;而大城市,工资高一些,机会多一些,却又太累,压力又大,每天喘不过气来。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高速发展的夹缝里,处处都是难言的困惑。回乡觉得不自在,留在城市却又有难言的孤独。

有时候我在想,我真正想念的可能不是县城,而是小时候那种简单自在的日子吧。可无论如何,我们终究回不去了

滚动至顶部